追芯探路③:“老实是最大的捷径”
发布者:星视野 发布时间:2022-01-12 分享到:

 脱胎自中科院计算所,起源于863计划与“核高基”专项——很长一段时间来,龙芯是国产CPU芯片为数不多的旗帜,龙芯的掌舵人胡伟武则是为芯片自主可控不断顽强呐喊的“旗手”。


  义无反顾从学院派转向市场派,“要带着龙芯在开放市场打一架”,却又20年坚决自主研发,试图复制“农村包围城市”。胡伟武也不曾想到,自主CPU芯片之路如此曲折艰辛。


  经历了多年自力更生和“自说自话”,一场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国际政经博弈,让龙芯突然被舞台中央的灯光照亮。资本与合作伙伴接踵而至,荣誉纷至沓来,最新一个奖项是北京市科技界的最高荣誉——突出贡献中关村奖。


  “建设第三套自主信息技术体系”“市场带技术,而非市场换技术”“不仅要会‘用’计算机,更要会‘造’计算机”……曾经势单的声音,如今得到更多认同。


  近日,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专访龙芯中科董事长、中科院计算研究所研究员胡伟武,谈核心技术,论产业生态,展望芯片如何“将自主进行到底”。





▲ 胡伟武在进行CPU主板信号测试


芯片自主要深入“地基”


《瞭望》:芯片自主体系应该是什么样?


    胡伟武:从内涵上来说,自主信息技术体系分为三个环节:

  • 第一是基于自主IP(知识产权)核的芯片设计;
  • 第二是基于自主指令系统的软件生态;
  • 第三是基于自主材料和设备的生产工艺。


  从外延上看,就是产业的主导权和利润在我手里。我不一定什么都自己做,但这个产业什么时候升级、这个产品怎么升级,我得自己说了算。目前,中国的信息产业还没有跳出跟着硅谷产品升级而升级的“国际大循环”


《瞭望》:最底层的指令系统也需要自己做吗?


  胡伟武:指令系统也有“卡脖子”隐患,目前我国CPU芯片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外指令系统。


  指令系统是什么?这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最基础界面,如果把设计芯片比作写文章,指令系统就好比是语言。中国人可以用英文写文章,但不可能基于英文发展民族文化体系。一种指令系统承载了一套生态体系,比如X86指令系统和Windows操作系统形成的Wintel生态,ARM指令系统和Android操作系统形成的AA生态,就是目前世界上最主流的两套生态体系。


  指令系统的授权如果掌握在别人手里,别人总是可以找到方法限制你的发展。现在已经有这方面的现象和趋势。采用国外指令系统架构研制自主CPU,“就像在别人的地基上砌房子,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,甚至会不堪一击”。构建自主信息技术体系,不能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房子,而指令系统就是芯片自主体系的“地基”

账号登录